今的社会是一个就业形势十分严峻的社会,大学生毕业后如何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毕业后的相关选择,对于大学生来说,及早规划自己的将来,对决定自己的将来的主观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奋斗目标,才能在激烈的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当前市场经济、改革开放、高校不断扩招、就业制度改革、毕业生逐年增加的背景下,已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问题。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有利于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对择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调查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主要了解在校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道路,加强学生对自身素质的评价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考研、出国、就业形势,通过对大学生将来选择的调查,更好的指导将来选择的调查,更好的指导大学生规划,为当代大学生道路的选择做一个新的描述,帮助大学生尽快地认识自我,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对未来进行更好的规划,为自己绘制一本蓝图。
1.你的性别
表2-1
	
		
			| 性别 | 
		
			|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有效 | 1 | 27 | 25.2 | 25.2 | 25.2 | 
		
			| 2 | 80 | 74.8 | 74.8 | 100.0 | 
		
			| 总计 | 107 | 100.0 | 100.0 |  | 
	
	 
 
【分析】
如上表2-1所示,为了表现调查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我们在选定被调查者时注意保证了性别比例的适中,在调查时我们同样针对不同人群平均的分配了调查的任务量。一般的调查对象是本科学生,因为我们调查中经济管理学院学生占主体,调查的目标人群女性较突出,其中男生27份,占25.2%,女生80份,占74.8%。
2.所在年级
表2-2
	
		
			| 年级 | 
		
			|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有效 | 大一 | 11 | 10.3 | 10.3 | 10.3 | 
		
			| 大二 | 11 | 10.3 | 10.3 | 20.6 | 
		
			| 大三 | 61 | 57.0 | 57.0 | 77.6 | 
		
			| 大四 | 20 | 18.7 | 18.7 | 96.3 | 
		
			| 大五 | 4 | 3.7 | 3.7 | 100.0 | 
		
			| 总计 | 107 | 100.0 | 100.0 |  | 
	
	 
 
【分析】
如上表2-2所示,为了保证研究目的的准确性,调查准确开展,我们在选定被调查者时注意了大一,大二,大三,大四的同学随着年龄和历练的不一样,也会导致结果的不同,所以在调查时我们同样针对不同人群平均的分配了调查的任务量。根据spss频数的统计可得,其中,大三群体占主导,共61人,占57%,大四20人,占18.7%,大一大二各11人,各占11.3%。
3.以下哪项描述符合你毕业后的去向安排
表2-3-1
	
		
			| 独立样本检验 | 
		
			|  | 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 | 平均值等同性 t 检验 | 
		
			| F | 显著性 | t | 自由度 | 显著性(双尾) | 平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差值 | 差值 95% 置信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毕业去向 | 假定等方差 | 4.388 | .039 | .004 | 105 | .997 | .001 | .223 | -.441 | .443 | 
		
			| 不假定等方差 |  |  | .004 | 49.817 | .997 | .001 | .211 | -.422 | .424 | 
	
 
表2-3-2
	
		
			| 毕业去向 | 
		
			|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有效 | 就业 | 52 | 48.6 | 48.6 | 48.6 | 
		
			| 自主创业 | 16 | 15.0 | 15.0 | 63.6 | 
		
			| 考研 | 34 | 31.8 | 31.8 | 95.3 | 
		
			| 出国 | 5 | 4.7 | 4.7 | 100.0 | 
		
			| 总计 | 107 | 100.0 | 100.0 |  | 
	
	 
 
【分析】
如表2-3-1、表2-3-2所示,我们利用两独立T检验观察性别和毕业去向的关系,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39,小于显著性水平0.05,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可以认为性别和毕业去向方差有显著差异,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997,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所以,性别和毕业去向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毕业后就业人数为52,占48.6%,自主创业16人,占15%,考研34人,占31.8%,出国5人,占4.7%。通过调查了解大学生对毕业去向的安排,就业所占比重最高,这表明大学生对以后工作的发展进行战略性的设想,有明确的方向。
4.毕业后选择工作的城市
表2-4-1
	
		
			| 独立样本检验 | 
		
			|  | 莱文方差等同性检验 | 平均值等同性 t 检验 | 
		
			| F | 显著性 | t | 自由度 | 显著性(双尾) | 平均值差值 | 标准误差差值 | 差值 95% 置信区间 | 
		
			| 下限 | 上限 | 
		
			| 毕业工作城市 | 假定等方差 | 3.798 | .054 | 1.007 | 105 | .316 | .226 | .224 | -.219 | .671 | 
		
			| 不假定等方差 |  |  | 1.070 | 50.177 | .290 | .226 | .211 | -.198 | .650 | 
	
	 
 
表2-4-2
	
		
			| 毕业工作城市 | 
		
			|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有效 | 学校附近 | 12 | 11.2 | 11.2 | 11.2 | 
		
			| 回乡 | 34 | 31.8 | 31.8 | 43.0 | 
		
			| 一线城市 | 29 | 27.1 | 27.1 | 70.1 | 
		
			| 沿海城市 | 32 | 29.9 | 29.9 | 100.0 | 
		
			| 总计 | 107 | 100.0 | 100.0 |  | 
	
	 
 
【分析】
如表2-4-1、表2-4-2所示,我们利用两独立T检验观察性别和毕业工作城市的关系,F检验的相伴概率为0.054,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方差相等的假设,认为性别和毕业去向方差无显著差异,T统计量的相伴概率为0.316,大于显著性水平0.05,不能拒绝t检验的零假设,所以,性别和毕业工作城市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毕业后,留在学校附近工作为12人,占11.2%,回乡34人,占31.8%,去一线城市29人,占27.1%,去沿海城市32人,占29.9%,调查表明,回乡对大学生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一线城市和沿海城市其次,相差无几,可以预见地方性就业的竞争将会愈演愈烈,毕业生想去实现自己价值的舞台愈发广阔。
5.你以后是否想找专业对口工作?
表2-5
	
		
			| 是否希望专业对口 | 
		
			|  | 频率 | 百分比 | 有效百分比 | 累计百分比 | 
		
			| 有效 | 是 | 72 | 67.3 | 67.3 | 67.3 | 
		
			| 否 | 35 | 32.7 | 32.7 | 100.0 | 
		
			| 总计 | 107 | 100.0 | 100.0 |  | 
	
	 
 
【分析】
由表2-5可知,希望专业对口共72人,占67.3%,不希望专业对口共35人,占32.7%,大学生就业专业对口指所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相符,目前,大学生就业中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很普遍,并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难的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我校学生大部分仍希望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校方应提供更多各专业对口的工作,学生也应该尝试更多工作,扩大就业面。
………
篇幅有限,剩余内容不再一一展示。
随后对这些数据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如下:
结论
通过对调查资料的统计和分析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在就业意向方面的基本情况,能够得出以下结论:
1、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2、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一般的创业教育多局限于理论学习,很难激发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因此,大学生应该多去接触社会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了解社会与市场的需要。
4、要有强烈的事业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
5、个人定位趋于合理,但于现实状况仍有差距。通过调查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无论从就业行业上看,还是从就业地去选择看,大学生对自我的定位仍然较高,很多学生在意向上只愿选择一些较稳定且收入较高的职业,殊不知这些毕业生们“挤破头都要往里钻”的职业竞争压力很大,且对个人要求很高,一般毕业的大学生是没有机会争取到的。因此要弥补自身不足,积极乐观地面对就业,从容地解决自身问题。
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麻烦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的整理分享各种类型
论文范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