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XkRGxCQT2Mxnv8ucPqrP-g
提取码: jq3z
部分内容展示
摘 要:蒲剧作为山西剧种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个剧种,历史悠久,有“乱弹”、“梆子腔”、“山陕梆子”、“蒲州梆子”等别称,它的发源地为今永济市,所以称之为蒲剧。自形成到现在,蒲州梆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进,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多层面的作用,对中国戏曲梆子声腔家族的繁衍产生过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本应该更加繁荣兴盛的蒲剧,在多元化的大文化环境背景冲击下,再加上市场化的剧团以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能够很好地适应市场以及人们的体验需求和审美,这对于传统的蒲剧剧团、老蒲剧艺人以及蒲剧的传承来说,无疑是一场持久的战争。本文从晋南蒲剧民营剧团发展的角度出发,通过广泛收集蒲剧资料和深入分析比较,同时参考历史文献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调查分析当下蒲剧民营剧团的生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完善晋南蒲剧民营剧团发展的建议对策,以期为蒲剧艺术的发展与传承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蒲剧;晋南;剧团;发展;
更多范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戏曲作为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改革,过去的戏子成为文艺战线的主要力量,戏曲以及相关领域作为一种艺术甚至文化被纳入学术研究的范围。蒲剧也不例外,在曲折前进、发展繁荣的同时,理论研究也逐步自觉地展开,并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就。墨遗萍先生的《蒲剧史魂》,行乐贤和李恩泽的《蒲剧简史》,宋学璟的《蒲剧春秋》,以及近年出版的《蒲州梆子志》是蒲剧历史研究的代表著作,同时还有一些关于蒲剧发展史研究的
论文散见于《蒲剧艺术》、《戏曲之乡》等
[1]。蒲剧剧目整理方面的专著有杜波、行乐贤、李恩泽编著的《蒲州梆子剧目辞典》,同时《中国剧目辞典》、《中国梆子戏剧目辞典》等著作对蒲剧剧目的整理也作了一定工作。蒲剧音乐研究相对成熟,主要有1955年段连海、向楟年、张烽编著的《蒲剧音乐》和1983年张烽、康希圣修订的《蒲剧音乐》,张烽、康希圣的《蒲剧唱腔结构初探》、张烽的《蒲剧现代戏唱腔研究》,张峰、李恩泽的《蒲剧音韵》,杜运佳的《蒲剧曲牌音乐精选》、杜运佳、畅元发的《蒲剧优秀唱腔选》等。蒲剧演员的研究主要有行乐贤的《蒲剧艺术家漫记》,宋学璟的《运城百年戏曲名流》,崔浩、行乐贤、李恩泽的《坎坷人生-闫逢春评传》,杨焕育的《梨园英华-王秀兰》等,其他还有行乐贤、赵新生的《蒲苑独秀》,简声援、骆士正、王宪斌的《王秀兰从艺45年的故事》,运城地区蒲剧团编著的《蒲苑霜叶红》等。蒲剧活动资料汇编主要有运城文化局的《晋京演出资料汇编》和任国成编著的《河东戏曲资料汇编》(共6辑)等
[2]。另外还有一些蒲剧剧本整理、蒲剧剪纸等方面的著作。有关蒲剧研究的杂志主要是行乐贤主编的《戏剧艺术》(共8辑)和《戏曲之乡》(共4辑),尤其是临汾蒲剧院主办的《蒲剧艺术》杂志自1980年创办以来共出112期,刊发了大量关于蒲剧史、演员传记、唱腔、音乐、剧评、剧本等资料
[3]。总之,蒲剧资料整理和理论研究成绩斐然。本文通过广泛收集蒲剧资料和深入分析比较,参考历史文献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借鉴科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反映当下蒲剧民营剧团的生存状态,能够引起社会各界对民营剧团的关注,并以此为改善演员的演出环境和场地、提高戏曲艺人在现代社会的生活水平和艺术影响力以及为蒲剧艺术的传承提供一些帮助,让戏曲剧团的调查发挥其更深远的社会意义,充分彰显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