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jf832sZq_63tkQ79SCQ0GA
提取码: 4t99
部分内容展示
中国与非洲大陆之间的经济贸易与文化交流历史悠长。中非贸易是中非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促进双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中非贸易主题开展的研究成果甚丰,但从历史事件进行研究中非贸易发展的影响还有待完善。
本文集中阐述了中非贸易发展中的阶段性历史事件对中非贸易的影响,并分析了中非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完善中非贸易发展策略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并预测来为中非贸易发展将会持续向好。
本文系运用规范研究方法进行的专题研究。全文分三个部分:首先讨论了中非贸易发展中的阶段性历史事件对中非贸易的影响;其次分析了当前中非贸易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中非贸易总量偏小,合作领域过于集中,贸易摩擦不断,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等;最后,提出了促进中非贸易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本文主要创新体现在以历史事件为基础,探索不同阶段的历史事件产生的条件与必然,及其对中非贸易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旦为敌人,永远为敌人”再研究的出发点为其反面论点,这主要是从中非经贸发展历史与未来前景所得出的结论。中非双边国虽然距离很远,但双边之间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中非关系的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发生的历史事件对中非贸易的影响巨大。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源远流长,间接贸易往来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之后,在国势强盛的唐、宋年代,中非贸易往来逐年增多,中国输往非洲的商品主要是瓷器,丝绸,茶叶等,非洲输入中国的主要有香料、象牙、犀角和珠宝等。由于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元代开辟了三条到达非洲的航线。在明代,中非之间的经贸关系更因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得到了极大的推动,郑和率船队4次抵达非洲东部沿海,访问过今天的索马里,肯尼迪等地。以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起点,中国与非洲的经济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56年5月30日,中国与阿拉伯、埃及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由此开启了新中国与非洲国家正式的外交与经贸往来。
在20世纪中后期,中国和非洲的贸易发展仍很顺畅。在采取的贸易方式上,由原来的民间贸易逐步演变成较大规模的官方贸易;在实行贸易的商品结构上,改变传统的以初级商品为主,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成为主体,同时也丰富了出口商品的类型;在拥有的贸易伙伴上,在初期,中国在非洲主要的贸易伙伴仅限于北非的国家,随着中非贸易的深入,贸易伙伴已经扩展到撒哈拉以南的部分的非洲国家;在贸易支付方式上也有了很大改进,记账支付方式慢慢向现汇贸易方式转变;从贸易收支结果来看,此阶段中国一直是贸易顺差国,而且顺差不断扩大。例如,1950年中国对非洲贸易顺差仅570万美元,到1970年扩大到4679万美元。20世纪50年代初,中非贸易额仅一千两百万美元左右,这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所在的比例仅为百分之一,在这个时期,中国只与摩洛哥以及埃及有贸易上的往来,与其他的非洲国家却没有联系;到20世纪末,中国贸易额已经到达0.9亿美元,比50年代增长了7倍多,并且贸易合作国及地区已经增加到19个。出口商品从单一的茶叶为主,逐步扩展到茶叶与粮油产品(占56.2%)、轻工产品(占16.2%)、钢材(占11.7%)和机械产品(占3%)等。20世纪60年代是中非贸易持续发展的过程。到60年代末,中国在非洲的贸易合作伙伴已经增至38个,中非贸易额也增长到1.82亿美元。中非贸易发展由于外汇短缺以及资金不足等问题而主要通过易货方式实现,采用记账支付结算,这种方式不仅促进了中非的贸易发展,也扩大了在中非之间的贸易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