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廊桥遗梦》中的爱情观与家庭观

请输入课题关键词,搜索相关范文

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Hl0GcM7nGoyTFpv1ul6FIg

提取码: 7p9e


部分内容展示

《廊桥遗梦》是美国作家罗伯特·詹姆斯·沃勒创作的中篇小说。小说讲述了一对兄妹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翻检出了一段尘封往事。家庭主妇弗朗西斯卡经过了漫长的婚姻生活,婚后生活平静而又无趣,日复一日。弗朗西斯卡在家人外出的四天里遇到了《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罗伯特·金凯,在经历了短暂的浪漫缠绵后,弗朗西斯卡因不愿舍弃家庭而与罗伯特·金凯痛苦地分手而同时罗伯特也选择了成全,但是对金凯的爱恋却萦绕了弗朗西斯卡的后半生。小说突破了传统爱情专一忠诚的观念,甚至有些颠覆了读者的观念,大胆地面对并将婚外恋作为切入口将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真切爱情以及对家庭的责任感之间的矛盾心理表达出来,对人们追求人生理想以及人生中的抉择问题做出了思考,婚外恋因素更是促使很多读者在与责任之间做出衡量。结局以悲剧收场符合了当代人的道德观念。以爱情为主题的小说当中,《廊桥遗梦》无疑是许多观众心目中的经典作品。这部小说出版以来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好评和青睐,为The Bridge of Madison County,中文将其译作《廊桥遗梦》,充分体现出小说的精神意蕴。对于《廊桥遗梦》里讲述的故事,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从另一个视角来解读这个故事,展现了美国人对婚姻、文化和传统的另一种态度:对婚姻的坚守,对文化、宗教教义的顺从,对传统文化的传承。[1]遭受道德的禁锢,或是冲破道德的羁绊,爱情遇到了难题,这是个悖论。[2]中国人重视家庭本位,而西方则强调个人幸福,这种传统的矛盾于现代社会已逐渐消弭。如今,社会主流价值观否认婚姻之外自私狭隘的爱情追求,倡导个人幸福理应受到家庭伦理观的制约。[3]
从小说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男女主人公丰富的心理变化,从表现的行为中折射出内心的挣扎。本文从将对《廊桥遗梦》的故事梗概进行阐述,进而分析女主人公的爱情观与家庭观,对家庭和爱情的艰难抉择,探讨爱与责任。
康复论文
从1992年出版伊始,《廊桥遗梦》便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轰动一时。随后被出版社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5种文字,全球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廊桥遗梦》的出版和畅销,让沃勒声名鹊起,跻身畅销书作家之列。1995 年,这部小说被好莱坞著名演员和导演克林特 • 伊斯特伍德改编成同名电影,搬上银幕。这本小说引起了离婚狂潮,引发了大家对爱情和对婚姻的思考,女性意识得到了觉醒,影响巨大。
在沃勒和他的小说一夜之间大受欢迎之后,国外的评论家开始从各个方面研究《廊桥遗梦》。根据《华盛顿邮报》和《女性杂志》的报道,他们认为“沃勒是一个了不起的故事讲述者”,其对作者的评价非常高。[12]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非常崇高的为爱牺牲的凄美爱情故事。也存在一些对这部作品的反对意见。比如图书馆日志评论说:“这部小说情节不良,不现实,令人不快。”[13] Dooley等评论到“这部小说中男人和女人的这种爱情联系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因此,这部小说不可能会有一个完美的结局”。[14]Eastwood从流行文化的角度来研究《廊桥遗梦》。关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其指出:“金凯的形象更像是一个老者,他以记者的身份到处谋生。金凯被认为是“最后的牛仔”和“自由放养的灵魂”。[15]格雷戈里瓦博士分析了《廊桥遗梦》(小说本身和电影改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的原因,并在其博士论文《成功与美国文化的关系》中详细地阐明了其中的原因。[16]《廊桥遗梦》的成功吸引了国外评论家和学者的注意,大多数人对于主人公的爱情故事给予了评论,但是也有一部分评论家把目光集中在女性角色弗朗西斯卡身上,从她身上研究这部小说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和后现代女性主义。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