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ruaZs9IrIGTRi5-6Ylz_Xg
提取码: i8mt
部分内容展示
冯小刚作为一名优秀的电影导演,通过研究她的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不仅为以后更好地研究冯小刚的作品提供理论基础,还可以为今后更多的电影导演提供一个创作的理论指导。更进一步地研究她的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为未来更多的电影导演提供实践创作上的借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冯小刚电影进行概述,然后分别从屈从现实、等待拯救、自我救赎三个方面来分析冯小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特点,然后对冯小刚电影中女性形象的内涵进行分析,最后探讨了冯小刚电影中女性形象变化的原因,是来自于叙述主体以及社会文化的影响。
电影诞生的一百余年里,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他们是观众欣赏电影的入口,也是人们日常生活的真实映射,是电影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电影中的女性形象获得了观众地高度关注。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女性形象是被当做观赏的对象,她们不能为自己发声,被边缘化、甚至被忽略,这种情况在男性导演的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之所以选择冯小刚的电影作品作为
论文的研究对象,是因为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不平等带来的女性婚姻、家庭、事业的不平等仍然存在,甚至有着强烈的社会影响力。在女性主义提出后多年,女性的地位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全面的解决。很多女性在家庭、社会中,仍然为男权所利用或支配,女性的真正自由无从谈起。此外,电影美学,作为美学的一部分,是可以通过色彩、语言、镜头等元素,对人物进行性格包装,从而展现出人物的形象、性格魅力,并从而反映出整部影片的核心思想。电影,作为大众媒介之一,是一种利用叙事、描述等形式,以直观方式将思想传递给广大群众的重要手段。张艺谋将此二者恰当地结合起来,在展示了女性形象魅力的基础上,向广大观众和女性主义研究者抛出了对女性地位问题的思考和对社会平等化的疑问。这是一个具有时代意义和性别意义的论题,也是能够随着社会发展,不断跟进的一个论题,有很大的社会意义。
基于冯小刚电影中的女性意识与影片本身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笔者通过导演对女性意识的身份建构和叙事策略的把握,从而研究电影中的女性角色特点,展现出导演深沉的女性关怀意识,具有社会反思意义。同时,冯小刚作为具个人风格特色的导演,他所体现的女性意识与同时期的导演相比具有差异性,通过研究得出其影片中的女性意识的呈现和思考,力求填补学术界关于冯小刚电影中女性意识研究的空白,做到独特客观的总结与评价。
20 世纪 90 年代的中国电影,似乎正处于百花齐放的美好时光,谢飞、张艺谋、陈凯歌、姜文等人的作品都在国际电影节硕果累累,中国电影似乎在迎来希望的曙光。但这耀眼的获奖记录却并没能够拯救中国电影市场惨淡的票房,一部《泰坦尼克号》以3.6 亿元的票房让中国电影人见识了商业电影的感召力。与此同时,由冯小刚执导的商业贺岁喜剧《甲方乙方》正面迎战《泰坦尼克号》,并“取得了全国票房 3000 万元的骄人业绩”
[1]。自此之后,冯小刚电影开启了中国电影商业贺岁片的时代,而因其敏锐的商业意识和对受众心理的准确捕捉,冯小刚贺岁喜剧一度成为人们贺岁档的一大期盼。
在其他导演依然迷茫的时候,冯小刚已经通过《不见不散》、《没完没了》、《手机》等影片的磨练,清晰摸索出商业电影的拍摄之路。这种以葛优为固定的男主角,搭配上来自两岸三地的当红女星,再配合着新奇有趣的遭遇的电影模式,已经成为冯小刚电影的金字招牌,并且一年又一年地刷新着中国电影票房记录。以“京味儿幽默”、小品段子的电影化、模仿特殊时期的政治话语以及浪漫的都市风情调为电影特征,聚焦于市井中最普通的饮食男女,冯小刚电影在掌握商业性的同时,又有艺术感悟的情感倾诉,形成了独特的冯氏风味电影。与此同时,在商业电影利润的巨大魅惑下,许多导演也纷纷转战商业片市场,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也希望于此有所作为,尤其是看到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在国际上引起的反响,于是《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夜宴》等同类型的中国式商业大片层出不穷。与张艺谋的多次试水不同,冯小刚有着更快速的市场辨析能力,他迅速寻找着符合个人创作的商业大片之路,以《集结号》、《唐山大地震》以及《1942》等影片拍摄进一步奠定了自己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地位。
在商业电影制作泛滥的今天,中国电影呈现良莠不齐的现状,以张艺谋、陈凯歌为代表的第五代导演也在逐渐消沉,张艺谋的《三枪拍案惊奇》让许多观众大失所望,而陈凯歌更被评价为《霸王别姬》之后再无佳作。在这样的电影时局中,冯小刚电影不断地在商业与艺术之间权衡着,探寻着出路,而其作品的人文内涵也在逐渐盖过其商业性。虽不能预见其未来可达到的高度,但至少冯小刚电影在商业与艺术间的探寻是富有价值的,或许能期盼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