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dYF84lX-u6N1rKGBmdcuGQ
提取码: 8i4k
部分内容展示
随着“屏奴”、“低头族”等网络热词的出现,“无视眼前大活人,自顾埋头玩手机”的现象随时随地频频发生,人与人间的真实交流越来越少,人与人间的关系愈加冷漠,手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成为社会探讨热点。本文主要结合调查分析研究大学生控制源、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的关系。文章首先在引言部分对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对大学生控制源、手机成瘾以及社交焦虑相关的
文献综述进行梳理,最后通过引用相关的量表设计调查问卷,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研究,阐述大学生控制源、社交焦虑与手机成瘾倾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大学生控制源;社交焦虑;手机成瘾倾向;
更多范文
手机是时代进步的产物,我们应该看到手机对于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还是有积极的作用,大学生们可以在手机中关注时事新闻、国计民生,可以通过手机聊天加深与朋友之间的感情、积极发现新的朋友,大学生可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利用手机游戏好好放松。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手机的滥用带来的消极作用:手机依赖不仅会影响学生的生理上的健康,例如颈部肩部和背部的疼痛以及听力和视觉等生理问题,还会导致许多心理问题的产生,例如部分的社会功能的丧失,逃避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或降低完成学习的效率。有学者研究显示过度的手机依赖还会导致高度的焦虑、失眠和抑郁症状。了解当代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现状及探索手机成瘾倾向的产生机制,对于有效预防大学生手机成瘾,实为重要之举。心理控制源作为重要认知因素,影响个体的价值观和行为,决定着我们应对外部生活事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学生处于人际交往最为敏感阶段,交往中易害怕他人的评价,易感焦虑,易躲避面对面的交往,倾向于通过手机媒介间接交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但依靠手机媒介建立的间接交往方式并不是成熟的人际交往,不利于今后个体在社会中的发展,焦虑和成瘾行为(烟瘾、酒瘾)关联紧密,手机成瘾者确实在现实人际交往中存在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选择大学生控制源、社会焦虑、手机成瘾倾向这三个要素,研究大学生手机成瘾的原因及影响,从而督促大学生合理规划手机时间,避免手机依赖,我们在享受手机使用带来便利的同时,要警惕潜在的消极因素,做到趋利避害。
“心理控制源”(focus of control)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习理论家家 Rotter 于 1954 年提出的一种个体归因倾向的理论,旨在对个体的归因差异进行说明和测量。Rotter 认为,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体知觉到谁或什么事对生活中行为的结果是有责任的,他认为控制源也叫强化的内外控,指个人日常生活中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看法。这个概念被提出后,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Heider 认为,心理控制源的概念是建立在假设我们行为的方式强烈地受自身和环境之间原因的责任心知觉的基础上;Glover 认为,心理控制源是指个人自身感到控制自己成败的位置在哪里——内部或者外部;Kengon 认为,心理控制源研究的是个体对自己所做的事情和对其行为结果所负责任的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