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论文写作 >

如何写一篇实证论文?

实证论文写作步骤(以实证经济学论文为例)

 
 
如何写实证经济学论文,这个题目很大,下面主要分两个层面讲写作论文的问题。第一部分为整体写作,第二部分为细节与步骤。
 
 

01

 

整体写作

 
 
 
之所以叫“整体”,是因为写经济学论文必须有通盘考虑,否则写出来的东西即使技术含量很高也难以发表。下面主要讨论发表型论文(非学位论文),并且仅以实证研究为例。本段的重点是写作,故而所有技术工作全部列入前奏部分。
 
(1)前奏
 
实证的文章首先要有数据,没有数据一切都是虚构。所以,先把数据处理好。
 
处理数据分两个基本步骤,第一为数据清理;第二为数据计算。这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当如何处理数据,但有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做好识别。技巧是,要么你借用比较成熟的理论模型,由理论模型到计量模型。这样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如果是自己构建计量模型,那么要自己严格按照统计和计量要求做,对模型的假设前提与限制有全面准确的理解。
 
(2)研究问题
 
假设所有模型构建、数据分析、稳健性检验都完成了,这个时候你要动笔写论文。在这个阶段,你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搞清楚自己在研究什么问题!
 
其实,确认研究问题应该在处理数据之前,否则你很难想象连问题都不知道,你如何处理庞大的原始数据。我之所以把数据处理放在确定问题之前,主要是基于现实的情况。
 
如果我们确认了问题,但数据处理的结果不支持我们的预设问题,那么结果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很多实证文章都是先做试验后确定论题的。
 
但是,一旦有了结果,你就必须严格界定自己的研究问题。第一,你要用简洁但准确的经济学规范用语表达自己的问题。第二,注意表述中问题的导向性,确保读者看到问题不会疑惑。第三,确认这个问题是新问题!
 
(3)方法论
 
当你有了实证结果又确认了自己的研究问题是不是就万事俱备了呢?不,至少,在这个阶段,你还不能动笔写论文。你必须要明白,论文的成功不仅仅依靠“完美”的实证结果!
 
任何实证结果都像是大厨做出的菜,一位厨艺高超的师傅可以用普通原料烹制出美味佳肴。所以,“完美”的结果有时候只能蒙外行,却不能欺骗审稿人。
 
这里,我强调逻辑推理与阐述问题时的语言流畅性。不要小看这两个问题,用什么样的叙事结构去组织文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文章的档次。
 
每个人有不同的方法论,但在这里应该大致上趋同。被普遍接受的方法无外乎是“提出问题,解释问题,阐述问题的重要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突出你的贡献”。
 
在论文主体部分,应当注意,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必须严格按照逻辑顺序,要有写“小说”的心态,做好铺垫,突出重点,善于总结。
 
时时刻刻注意论文的走向,并且确保读者(甚至是外行)可以通过你的引导轻松抓住文章的重点要点(即使他们未必理解所有经济学术语和计量方法)。
 
(4)提纲与计划
 
在解决了数据、论题、方法论之后,你可以开始制定计划。这种计划不是那种空而无物的标题式提纲,必须在每一个段落明确写作目的,明确所用模型(或其他方法)的假设与限制,明确写作的要点。
 
完成计划初稿后,不要动笔。两天之后修改计划。再两天之后交给其他人修改。一周之后自己再修改,与导师(或者其他有经验的同行)商议定稿。
 
(5)写作与发表
 
接下来,按照提纲扩充论文,具体步骤将在下一段中详细展开。论文完成之后,不要立刻修改。等两周,等自己把一些固有想法淡忘之后再复读论文进行第一次修稿。将第二稿给同事修改,返回后再次修改。
 
这个过程中可以举行研讨会或座谈会,一定要得到反馈意见。梳理和总结意见,进行第三(N)稿的写作。严格地说,在大修改之后,应该再次做报告以确认修改是成功有效的。
 
隔一段日子,对论文重新进行修改,定稿。一般论文从初稿写作完成到投递刊物应该有3-6个月。投递之后,如果通过初审那么一般会要求作者再次修改(一次就刊发的稿子很少很少),那么接下来就是漫长的修改与等待了。


如何写一篇实证论文?
 
细节与步骤
 
一般实证论文分为:摘要、引言、理论框架、实证部分、总结五大部分,其中实证部分可以分为数据描述、实证模型、实证结果、稳健性检验。最后写作摘要和引言,这是惯例。
 
 
一般应该先写作理论框架,随后可以确定方法,然后解释模型的设定和数据情况,最后报告结果与稳健性结论。
 
引言部分应该包括(按顺序):问题的提出、文献综述、方法选择、结果报告、文章结构安排
 
(1)要提出问题,并且解释问题的重要性。
(2)告诉读者现存文献研究到了什么程度,有什么局限,你的研究有何种贡献。
(3)介绍方法,阐述清楚自己的研究思路。
(4)简单明了地把结果或者结论告诉读者
(5)例行公事,要把后文的结构安排预告
 
不要在论文中单独出现文献综述部分,除非是学位论文写作,不然没有必要。第一,没有人去看文献回顾,对于外行来说这就是天书,对内行而言这些都是赘述。文献回顾的价值是突出自己研究的贡献,告诉读者你做了哪些前人没有做的工作。
 
如果我们仔细去看国内所谓顶级期刊的论文引言,有一些写得非常不好,根本不符合基本的写作规范,也达不到引言的作用。
 
首先,读者不关心过于“宏观”的事情(比如,彩旗迎风、锣鼓齐鸣,xxx发表讲话),这种政治性高调在论文中没有意义。
 
其次,读者不关心学派之争,不要去批评某些和你不属于一个流派的作者。最后,读者关心论文的方法和结果,但很多作者在引言里只字不提。
 
尾声
 
实证性文章的结果是报告参数,但其实这些参数的具体值并不重要。这话也许很矛盾,既然我们的工作是围绕着参数进行的,为什么具体值又不重要呢?
 
 
第一,这些参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它们不是圆周率的pai值,也不是物理
中的g值。就算你计算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又能如何呢?
 
第二,参数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学问题或者现象。从这个角度说,
解读比数字本身重要。
 
第三,由于国别(或者地区)差异,很多参数并不具备普遍性,也很难真正解释世界。不能夸大参数的作用。为了达到某种效果,无限夸大参数估计的力量,会使很多人迷失方向。
 
 

02

 

写好实证论文的关键

 
 
 

 

1. 论文写作——材料、观点和文字
 
材料是写好论文的基础,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文字是论文的外在表现。材料和观点是论文的内容,文字是论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现内容的,内容要通过形式来表现。三者的完美结合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材料来源于积累。整篇论文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每一部分又是由每次阅读文献材料时积累起来的。材料要真实可靠,数据要充足。有了异常,要及时分析处理,要保证所得结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论文总要有新现象、新处理、新效果、新观点。
 
观点应明确,客观辩证。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观点。从论文定题到结论,处处有观点,所以观点是论文的灵魂,是贯穿始终的。讨论观点时不要强词夺理,不要自圆其说,力戒片面性、主观性、随意性。要和国内外文献上的观点相比较,在比较中分析异同,提高认识。也不要怕观点错误,不要怕改正错误。要百家争鸣,通过争鸣,认识真理。
 
论文的文字要自然流畅,“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但也不要华丽雕琢,目的是“文以载道”。论文叙述要合乎逻辑,层次分明,朴素真实,分寸恰当。
 
2. 论文写作——准备和动笔
 
论文写得好坏,关键在于准备。会写论文的人,一般总是三步过程。论文写前深思熟虑,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论文腹稿,提起笔来,一气呵成。写出论文初稿后,放一段时间,反复吟读,千锤百炼。
 
不会写论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脑子里乱哄哄,笔头上千斤重。他们拿起笔来就写,写几下就停。这两种人的差别在于准备状况的不同,这是很多初写论文的人意识不到的。写论文的良好准备应该有三个阶段。
 
(1)论文写作——近期(写时)准备
 
是指着手写作论文前一段时间的准备。应该收齐材料,处理好数据,制备好图表,完成统计处理。然后打好论文腹稿,列出论文提纲,明确基本观点和主要结论。与指导者和合作者讨论,取得共识。深思熟虑后,一气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写论文的关键阶段。这时应将所有工作和数据通盘考虑,全局在胸。这就像战斗打响前的运筹帷帽一样,是作者脑力劳动最紧张的时刻。
 
(2)论文写作——中期(做时)准备
 
论文“题目”和“引言”是论证时各种思考的凝练。“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时形成的,写论文时只要如实叙述就可以了。“讨论”是综合平时的思考,同周围老师、同学经常讨论商量,查阅和分析文献等过程后最后归纳
而成的,是将平时思考过的众多问题集中几个主要观点以讨论的形式表达出来。
 
“结论”则只须将最终结果归纳一下就可以了。所以会写论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个过程中不断地自然形成着最后的论文。这整个过程就是论文的中期准备。可见,中期准备以论文题目之始为始,以题目之终为终。题目结束之日,也就是论文中期准备完成之时。
 
(3)论文写作——远期(学时)准备
 
如果只是着力于做好论文近期准备和中期准备,往往还不能写出上乘的论文,这就要看论文作者的远期准备,也就是学习阶段的基础准备了。这种准备是指对研究动态的掌握,专业基础的积累和逻辑思维、文字表达、分析综合等各方面能力的总体水平。
 
这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终生积累训练而就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了。这些平时积累的功夫,决定着作者论文的写作水平,而论文写作水平又影响着论文的传播。这种能力不是临用时提得高的,而是要同学们很早就下苦功的。
 
3. 论文写作——审稿与修改
 
一气呵成写好论文稿件后,是要反复修改、千锤百炼的。不仅自己应该反复锤炼,还应请有关人员提意见,最后还要通过编辑部请相关专家审阅。
 
论文修改时凡是属于写作规格和篇幅方面的问题应按刊物规定的要求修改。作为论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实验数据当然十分珍惜,总希望在论文中尽量表达。但论文审稿者旁观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删除的意见。
 
这时作者应该冷静考虑,该列入论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写论文只有“删繁就简三秋树”,才能“领异标新”地开出“二月花”。
 
论文审稿者也常会对所论观点提出意见。这是需要认真推敲决定是否采纳修改的。论文作者毕竟对自己的工作已有过长期实践和思考,逐渐形成了观点。应该说这些观点是有相当根据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据,可以对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解释,保留自己的观点。
 
但有时,论文作者自己局处一隅,想法越来越钻牛角尖。论文审稿人从更高的角度宏观审视,一针见血地指出论文立论和观点中的问题,这种情况也是有的。这时论文作者就应该认真思考意见的实质,调整思路,反复推敲,决定取舍。既不固执己见,也不曲意迎合。抱着探讨真理的态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论文通过审稿,有些意见不大,稍事修改即可发表。有些要有较大的改动才能发表。有的论文甚至认为基本事实不可靠或基本观点有误而无法发表。论文作者应冷静分析这些意见,妥善处理。一切都应坚持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自己确认结果和观点无误,那么可以在论文退稿后改投他刊。但是请注意不能在同一时间一稿二投。
 

  • 添加微信,提供课题关键词,帮你找

猜你喜欢

热搜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