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PTMvTeGgwp8uJ7MhD8A8g
提取码: 70a6
部分内容展示
《妻妾成群》这部小说创作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也是作家苏童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部小说更加为人所知是来自于张艺谋导演的改编作品《大红灯笼高高挂》。两部作品分别是中国当代文学史和电影史上的名篇佳作,也是中国电影改编史的重要范例。正是这些改编使得电影具有了自身的生命力,从小说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全新的主体 。本文即对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
更多范文
《妻妾成群》这部小说是以一个女学生颂莲的婚姻为主线来叙述的,颂莲是一个受到过新时代教育的女学生,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被迫嫁入到封建思想浓厚的陈家,但是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陈府使得颂莲的精神逐步的走向崩溃,又在“妻妾成群”中逐步的丧失理智,被封建礼数吞并。
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是著名导演张艺谋根据苏童中篇小说《妻妾成群》改编的,它勾勒出在封建思想根深蒂固的家庭体制下,男权当道,“一夫多妻”,妻妾之间勾心斗角的故事。影片中的主角颂莲,她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对新思想的接受和对封建思想否定的心理。后来,颂莲的父亲去世了,颂莲被迫嫁入到了陈佐千家做四太太,出嫁的代价就是被继母逼迫辍学。接受过新思想洗礼的颂莲也最终没能拗过封建思想的禁锢。
电影叙事学中对情节的定义是:“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看到和听到的每一件事”。
[1]而前苏联电影理论家波高热娃说:“影片,这首先是情节的视觉再现。”
[2]。坦白的讲,一个编剧在根据一部小说进行电影改编时,他更多的关注点则是在于这部小说所呈现的故事的情节的改编,而不是其他别的诸如架构、语言等。至少,对故事进行编辑是最为常见和必不可少的环节,这足以见得,情节对于影片的重要作用,所以情节的增减会不同程度地影响主题的变化。
《妻妾成群》描写了一个封建家庭中,妻妾争宠的故事,女主人公颂莲是接受过学堂教育的新式女子,但她在父亲去世后,毅然嫁入陈家作四姨太。陈家的四房太太有着各自不同的性格脾气,大太太毓如虽然年老色衰,但仍是有地位的一家之主;二太太卓云表面和蔼,实则工于心计,内心歹毒;三太太梅珊容貌倾城,但骨子里有着耐不住寂寞的欲念,又有着自尊自怜的知己渴求感。颂莲初入陈家,陈佐千很是宠爱,同时也见识了梅珊的撒娇耍浑功夫,颂莲加入了她们的争宠之中,却渐渐发现最信任的卓云害她最深,梅珊有了外遇,雁儿对她恨之入骨,受过一点启蒙教育的她觉得女人什么都像,可就是不像人,在梅珊死后,以发疯的状态退出了这场争斗,回归了内心的宁静。
这部小说的落脚点是女人之间的争斗,突出展现女性的生存状况。而张艺谋导演在《大红灯笼高高挂》这部电影中,对情节做了以下一些变化:
首先,小说当中,是以颂莲为中心,进而描写了颂莲与梅珊、卓云、毓如三房太太之间由亲密到冷漠或者是冷漠到惺惺相惜的完整的变化线索,同时呈现了四房太太彼此之间的恩怨纠葛,比如梅珊和卓云的矛盾表达。但是在电影中,则简化为颂莲和其他三人之间的矛盾,省略了彼此之间的纠葛。另外颂莲与其中的两个男性,即陈佐千与飞浦之间,小说中有着非常详尽的描述。陈佐千刚开始非常宠爱颂莲,甚至领着颂莲去拜访各位太太,影片中改成由管家代替陈佐千的角色,而颂莲与陈佐千的关系慢慢变化则是因为陈佐千烧掉了颂莲父亲的遗物“箫”,以及陈佐千五十寿宴上颂莲的表现让其翻脸,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慢慢发展的过程。但是在影片当中,陈老爷连正面镜头都没有,更别提怎么样表现对于颂莲态度的转变了。而颂莲与飞浦的感情发展,在影片中也非常突兀地仅由两次见面便决定感情深度,这一点也是值得商榷的。这样的情节变化,则也导致了电影主题的变化。在小说中所要表现的正如苏童曾经谈到:“我关心的是四个女人怎样会把她们一起栓在一个男人的脖子上,并且像一棵濒临枯萎的藤蔓在稀薄的空气中相互绞杀以争得那一点点空气。”
其次,电影当中增加了非常重要的“捶脚”与“点灯”戏码,这是小说当中完全没有的情节。“点灯-灭灯-封灯”的程式,代表着太太们的受宠失宠过程,其实即是一种权利和欲望的外化表现方式。小说中有很多性描写,电影无法表现出来的,便用了捶脚和点灯这样的仪式来作为代表,即观众看到这两个仪式的出现,便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这简化了小说主题所能体现的更深层意义指向,也消解了其更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不得不说,这是一次成功的情节增加,对于电影这种传播媒介,程式化的表现更能让观众接受,同时这种极富东方色彩的语言,可以满足电影走向国际的需求。而在电影程式化的过程之中,不可避免地将颂莲们也置身于争宠的程式化之中,令原本小说中颇具有反思精神的颂莲,完全内化为四个太太中的一个,她的女学生身份没有为她带来丝毫不同。小说中颂莲一直具有某种自省精神,在争宠的过程中,渐渐意识到人为何物,从而自觉退出了这场争斗。而电影中甚至增加了颂莲“假怀孕”的戏码,这就将颂莲完全塑造成了为争宠不择手段的众太太之一,消解了原有的启蒙反思者形象。
从《妻妾成群》到《大红灯笼高高挂》,情节的增删导致了主题发生变化,影片更多地凸显出封建社会的罪恶,女性在其中存在的种种悲剧,而降低了小说当中苏童关于男权社会与女性命运的理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