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UmsyCMObn1IMv49MSYxlgg
提取码: b3de
部分内容展示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余华曾以冷漠叙事闻名文坛,90年代以来他一反原来对世界和人生的悲观消极看法,温情观照人世间的一切,音乐是其风格转变的重要契机:音乐给予他爱,从而影响了他的文学观念;音乐激发了创作灵感,余华找到了独特的出场路径;音乐影响了他感知世界的方式,从而导致其作品叙事风格由冷漠向温情的转变。本文结合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作品的文本,从拓展视野、提升技巧、激发灵感三个方面探讨音乐对余华小说的影响,并从音乐表现、艺术结构、创作风格三个方面归纳余华小说叙事结构的音乐性,最后对余华小说叙事结构与音乐的关系作出总结,希望借此帮助我们加深了对余华创作手法的认识,深入剖析音乐带给余华的灵感与启示,同时帮助现代作家理解音乐对于小说叙事手法的帮助和影响,指导实际创作。
余华是我国当代文坛具有重要地位的一个作家,同时他也是国际文坛声望很高的中国作家之一。他从1987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至今著作颇丰,主要有:中短篇小说集《黄昏里的男孩》、《世事如烟》、《我胆小如鼠》、《现实一种》、《战栗》、《鲜血梅花》;长篇小说《在细雨中呼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第七天》以及随笔集《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没有一条道路是重复的》、《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灵魂饭》、《我能否相信自己》、《间奏:余华的音乐笔记》等等。这些作品中有一部分被翻译成英、法、德、俄、意、日等10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并且获得了多项文学大奖:长篇小说《活着》1990年获得了香港博益“十五本好书奖”,并且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1994年获得了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1998年还获得了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2004年荣获了美国巴恩斯一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同时还入选韩国《中央日报》100部必读书,这一年余华还因为《在细雨中呼喊》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后来创作的《兄弟》也于2008年获得了法国著名的《国际信使》周刊颁发的“首届外国小说奖”。
不计其数的文学家都曾对音乐的描情叙景抒发了自己的感动和启示,甚至都认为音乐是自己作品的一部分。典型如罗曼•罗兰,他的小说结构浸透着音乐的素质,字里行间飘荡着透明而又缤纷的音乐色彩,《约翰•克利斯朵夫》干脆被人称为“音乐小说”。音乐具有超越语言的永恒奥秘。罗曼•罗兰因此写到:“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家都高的启示。”
[1]而余华也不例外,他在《收获》杂志专栏中连载了十三篇关于音乐的随笔,并以《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命名。然而,“音乐究竟如何影响余华的写作历程的”,对于这个问题还没有学者展开更为深入的研究,对音乐与余华小说的循环叙事结构的关系研究也不够丰富,所以本文选取了余华主要作品中对循环叙事结构的运用的情节,总结其与音乐的关系,帮助我们更全面深刻地把握余华的作品。
无论是西方古典音乐史的发展,还是音乐风格的演变,还是各种主义和风格的争论,许多音乐家的命运、气质甚至是风流韵事,余华都能如数家珍、娓娓道来。然而,余华毕竟是一个作家,他对音乐的叙事方法和音乐材料的组织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也对音乐叙事与文学叙事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创造性的比较和思考。余华说:“音乐影响了我的写作。”
[1]然而,“音乐怎样影响了余华的写作”“这种影响在具体文本中如何呈现”这样一些问题并未得到深入研究。本文对余华小说常采用的叙事结构与西方古典主义音乐理论结合分析,讨论循环叙事结构受西方古典音乐手法的影响,丰富了小说叙事结构与音乐关系的相关理论,为后续的对余华小说叙事结构的研究提供铺垫和理论基础,有很强的理论意义。
对余华小说主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小说中出现的暴力、死亡、宿命和苦难这几大主题上,它们共同构成了余华小说主题研究的核心语码。如张颐武的《“人”的危机——读余华的小说》;席格的《梦魇中的狂欢——论余华小说叙事中的暴力与死亡》;全红的《余华小说中的文革记忆》;张治军的《浅谈余华小说的暴力》;罗丽琳的《论余华小说创造中的暴力和死亡情结》等。随着余华创作的转型,人生的苦难与温情又成为他小说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主题,而死亡在此时也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新内涵,郜元宝的《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昌切、叶李的《苦难与救赎——余华90年代小说两大主题话语》;夏中义、富华的《苦难中的温情与温情地受难》;吕新梅的《从苦难走向救赎——论余华小说主题话语的升华》;王蕾蕾的《余华<活着>的版本改编与受难——救赎主题研究》等都是研究余华小说苦难与温情主题中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除此之外,郭明浩的《论余华创作主题的演变及其原因》则是对余华小说创作主题的演变进行研究并探究出其主题演变的具体成因;罗秋香的《论余华小说<兄弟>的存在主题》则是以余华的《兄弟》为落脚点,去具体研究余华小说中的存在主题。
1.3.2比较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