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下载
网盘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6zklEH24n1yFtutNkyKqQ
提取码: opb1
部分内容展示
歌剧是16世纪末产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直到18世纪中叶,意大利歌剧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歌剧中音乐的发展过于戏剧的发展,咏叹调作为意大利歌剧的唯一重要的音乐组成部分被泛滥的创作。德国的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第一位将音乐与戏剧相融合的作曲家,对歌剧改革有着杰出的贡献。《奥菲欧与优丽狄茜》是其歌剧改革的代表作,《世上没有犹丽狄茜我怎能活》这首咏叹调以痛苦绝望的基调深入人心。本文拟对咏叹调《世上没有优丽狄茜我怎能活》进行简要的分析与研究,就该曲的曲式结构和艺术表现力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加深人们对咏叹调的理解。
意大利文脚本作者卡尔扎·比吉((1714-1795)编著的三幕歌剧,故事情节取自希腊神话“奥菲欧”,1761年格鲁克在意大利与诗人卡尔扎·比吉结识,并同他合作。卡尔扎·比吉在巴黎暂时逗留期间开始,就对歌剧美学上的一些问题深感兴趣,除了写诗之外,他对为歌剧写新脚本有着很高的创作热情。正好当时格鲁克也迫切感到歌剧有改革的必要在寻找新的脚本,因此俩人志同道合。卡尔扎·比吉为格鲁克写了《奥菲欧与尤丽狄茜》的脚本,在二人相识的第二年,完成了这部歌剧的创作,并且没有用尤丽狄茜的死造成的悲剧结局,而是处理成由于爱神的力量,使尤丽狄茜复活,最后以爱情的赞歌和盛大的芭蕾舞会,欢乐幸福的场面结束了全剧。当时只有两幕,两年之后的1764年末,又重新改换了乐曲的顺序整理加工,写成三幕歌剧出版。1762年10月5日在维也纳歌剧院首次公演。获得极大成功。当时奥菲欧是由女中音声部的阉人歌手加埃塔诺·瓜达尼演唱。歌剧上演12年后,莫里内又将脚本译成法语,于1774年8月2日在巴黎的皇家音乐院首次上演。由于法国没有阉人歌手,奥菲欧这一角色由女中音改成了男高音,由男高音歌手勒格罗演唱。此外,为迎合法国观众的口味,场面搞得非常华丽,并加入了合唱和芭蕾舞。《奥菲欧与尤丽狄茜》首次搬上大都会歌剧院是在1891年,同样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在本剧中,格鲁克大大缩小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差异,力求在歌剧中使音乐、戏剧、舞蹈达到有机的和谐,使整部歌剧在风格上更加和谐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的歌剧艺术观。